赣南师范学院赣南师范学院位于江西南部、京九线上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市。学校创办于1958年6月,时为赣南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升格为本科师范院校,200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9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办学54年来,学校已为国家输送了各类合格毕业生8万余人。[2]
学校拥有完备的现代化教学设施、丰富的图书资料和校园信息化平台。截止到2013年5月30日,校园占地面积21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4亿元;图书馆藏书220余万册,另建有45万余册电子图书和15个文献数据库,以及较为完备的文体活动场馆和后勤服务设施。设有20个教学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科技学院),有67个本科专业。
赣南师范学院1958年6月-1959年5月赣南师范专科学校
1959年5月-1964年4月赣南师范学院,招收了本科生
1964年4月-1969年11月赣南师范专科学校
1969年11月-1972年1月赣州专区"五·七"教育学校
1972年1月-1974年6月赣南教育学校
1974年6月-1984年4月赣南师范专科学校
1984年4月至今赣南师范学院
200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2007年以“优秀”等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9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
赣南师范学院学校拥有完备的现代化教学设施、丰富的图书资料和校园信息化平台。校园占地面积2100余亩(其中建有占地1700余亩融人文、科技、生态于一体的新校园),校舍建筑面积7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4亿元;图书馆藏书170余万册,另建有45万余册电子图书和15个文献数据库,以及较为完备的体育运动场馆和后勤服务设施。
赣南师范学院学校学术氛围浓厚,具有较高的学术科研水平。近三年来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20余项。现有江西省有机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数值模拟与仿真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西省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校功能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客家研究中心、中央苏区研究中心和教育经济研究中心3个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其中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列入江西省“建设10个国家级研发平台”计划,果品加工团队入选江西省第二批优势科技创新团队,江西省脐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学校牵头申报并获得批准成立。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被确定为“全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省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客家文物博物馆被确定为“全省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学校在客家学、中央苏区史、血吸虫防治、脐橙工程技术、教育经济等领域形成了显著的研究特色并产生了较大影响。学校出版的《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赣南师范学院学校建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80余人,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600余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和“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18人,有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有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共78人,有省级教学团队5个。学校聘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聘有多名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乌克兰等国的外籍教师。
赣南师范学院学校学科齐全,涵盖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农学等10个学科门类,有4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形成了以教师教育、文理学科为特色,文理管工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现有67个本科专业,其中,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省高校品牌专业、7个省高校特色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7门省级优质(精品)课程、7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序号 | 学院名称 | 本科专业设置 | 本科专业设置 | 硕士点设置 | 硕士点设置 |
1 | 赣南师范学院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师范),秘书学 | 对外汉语 | 课程与教学论,(语文) |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科教学(语文) |
2 | 赣南师范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管理 | 法学,社会工作 | 马克思主义法学 | 学科教学(思想政治) |
3 | 赣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历史学,人文教育 | 旅游管理 | 社会学一级学科,专门史 | 世界史,一级学科,学科教学(历史) |
4 | 赣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物理学,电气技术教育,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子信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 光学 |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
5 | 赣南师范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 | 科学教育 | 课程与教学论(生物教育方向) | 化学生物学,生物教育 |
6 | 赣南师范学院地理与规划学院 | 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 |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 社会文化地理与规划 | 学科教学(地理) |
7 | 赣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 | ||
8 | 赣南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软件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 | 数学一级学科,学科教学(数学) |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 |
9 | 赣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 | 社会体育,体育表演 | 体育学,一级学科 | |
10 | 赣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 美术学,动画 | 艺术设计 | 美术学 | 教育学(美术教学与课程论) |
11 | 赣南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 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学 | 教育技术学,播音与主持艺术 | 媒介文化,传播,教育技术学 |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 |
12 | 赣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日语 | 英语语言文学 | 学科教学(英语) |
13 | 赣南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材料化学 | 应用化学 | 化学一级学科,化学课程,教学论 | 应用化学 |
14 | 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 音乐学,音乐表演 | 舞蹈学 | 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 | 音乐课程与教学论 |
15 | 赣南师范学院商学院 | 市场营销,会计学,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国际经济与贸易,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 | 企业管理 | |
16 | 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 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 | 教育学,小学教育 | 教育学一级学科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17 | 赣南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 ||||
18 | 赣南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 | ||||
19 | 赣南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
赣南师范学院赣南师范学院图书馆创建于1958年6月,原名为赣南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图书馆馆舍总建筑面积26500平方米。馆内设有教师阅览室、文科阅览室、理科阅览室、期刊阅览室、专业期刊阅览室、报纸阅览室、古籍阅览室、特藏阅览室、过刊阅览室、教材阅览室、参考咨询室、电子阅览室等12个阅览室和2个综合阅览室,阅览座位达3000席。至2010年12月,图书馆和各教学学院资料室藏书为175万余册,其中中文图书171万余册,外文图书4万余册;另有期刊合订本8万余册,电子图书57万种,订阅中外文期刊2200余种。阅览室周开放时间达92小时。
1997年9月,图书馆开始实施采购、编目、流通三个子系统的计算机管理。2002年6月,图书集成管理系统升级替换为南京汇文Libsys2000软件系统,实现了全馆业务工作的计算机管理,建成了管理手段现代化、管理过程规范化、信息传递数字化、信息服务多样化的网络化图书馆。据官网显示,图书馆拥有6台服务器,8台骨干交换机,建设了42TB的大型数字资源存储系统,建成了160座的电子阅览室,无线网络覆盖并与校园网相连。有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EBSCO外文学术数据库、客家文化数据库等20个数据库。其中,中文数据库9个,英文数据库5个,视频数据库2个,自建特色数据库4个。据官网显示,图书馆共有工作人员58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48人,占全馆人员的82.76%,有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26人,初级职称11人。各教学学院资料室工作人员13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2人,占资料员的92.3%。
赣南师范学院赣南师范学院医院是集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为一体的卫生机构。据官网显示,医院共有在职职工29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者6人、中级职称者15人,外聘职工15人。设有内科、外科、皮肤科、中医科、中伤科、五官科、妇产科、针灸理疗科、放射科、B超室、心电图室、化验室、供应消毒室和住院部等科室,拥有一批先进的医疗设备。2005年9月,新建的两栋医院大楼投入使用,使医院总建筑面积增至5200平方米。
赣南师范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赣南师范学院赣南师范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于2005年9月底成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要为师生提供公共网络服务和校级公共实验服务,具体负责校园网络和基于校园网应用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负责数字化校园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和信息发布、用户入网管理、网络安全、电子邮件等服务;负责全校公共计算机课、外语语音训练、教育技术课程实验,负责全校微格实训,负责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赣南师范学院截止到2013年5月30日,学校共有67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经济学、史学、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农学等10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教师教育、文理学科为特色,文理管工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化学、历史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央苏区史》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省高校品牌专业14个、省高校特色专业7个,省级优质(精品)课程27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门;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社会学、化学、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等4个学科入选省高校“十二五”重点一级学科,社会学为省高校“十二五”高水平学科。建有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6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其中,化学、社会学为省高校“十二五”示范性硕士点。在硕士研究生、教师、公务员、“村官”等各类考试中考取率逐年大幅攀升;毕业生就业率、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保持较好水平。
赣南师范学院学校学术氛围浓厚,具有较高的学术科研水平。2010年—2012年三年间,学校工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20余项,荣获4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建有江西省有机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数值模拟与仿真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校功能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西省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拟建“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央苏区研究中心(拟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客家研究中心、和教育经济研究中心3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在脐橙产业工程化、血吸虫防治、稀土材料、中央苏区史、客家学、教师教育等领域形成了较显著特色。《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赣南师范学院学校坚持以教师教育特色促发展,着力构建“高校——地方政府——学校”协作的教师教育体系,向基础教育输送了5万余名师资,被誉为“赣南红土地上人民教师的摇篮”。在培养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和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同时,学校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基层,依托各种科研平台和人才资源优势,积极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建有“江西省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基地”、“江西省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江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基地”、“赣州市中小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先后完成“国培计划”项目等30多批次万余人的培训任务。
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2012年三年间,学校在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活动有4300余人次和团体获奖,其中,荣获全国研究生(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等国家级竞赛一等奖180余人次。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校风建设文明单位、江西省首批安全文明校园、江西省园林化单位等荣誉称号。2013年7月24日,学校荣获首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进步奖”。
领导姓名 | 职务 |
孙弘安 | 党委书记 |
曾志刚 | 院长,党委副书记 |
王太钧 | 党委副书记 |
曾泽鑫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胡龙华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范小林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陈勃 | 副院长 |
陈春生 | 副院长 |
邱小云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吴剑波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幸跃凌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
校徽
赣南师范学院校徽校训1、以“精气神”为主题设计校徽,与赣南师范学院整个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体系相一致。
2、木铎为中国古时宣布教令时用的大铃,《论语》中说:“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以木铎为校徽主体形象,意指学校继承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优秀教育传统,象征学校是以培养师资为主的师范院校,这与学校育师为体的办学定位相一致。
3、三个木铎构成一个人字形,意指坚持以人为本,这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相一致。
4、以蓝色为主色调,意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与学校坚持质量立校,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相一致。
5、“精气神”三字小篆变形,细长均匀的线条相互交织而有条不紊,并贯穿木铎,像脉络贯穿人体(三木铎构成人形),以此说明“精气神”文化已贯穿学校的方方面面,构成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和赣南师范学院人的共同追求。
6、每个木铎外形以及下沿边线的结合均为人字,包含了“三人行,必有该师”和师院人同心协办共创伟业的内涵。
7、三个木铎和三朵祥云的结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以及天地人融为一体的中华传统哲学理念,并说明学校“人文、生态、科技”的和谐校园建设理念。
8、外圈标中英文校名“赣南师范学院”为通常做法,仍用毛体字显得雄壮大气,也显“精气神”。建校时间“1958”置于中央,正好被围于三个木铎之中,意指赣南师范学院的木铎金声发于1958年。
9、从构图上来看,外面的圆形构图和内部的三角形构图和而不同,相互协调,相得益彰,给人以圆融、稳定、和谐之美感。
校训
崇德、尚学、求实、创新
孙弘安任赣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曾志刚任院长
2013年7月2日,江西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在赣南师范学院召开干部大会,宣布省委关于调整、充实赣南师范学院领导班子的决定:孙弘安同志任党委书记,不再担任院长、党委副书记。曾志刚同志任院长、党委副书记,幸跃凌同志任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田延光同志已调任江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不再担任赣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职务。廖桂兰同志不再担任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省委另有任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