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学校大全赣州大学大全赣南教育学院

赣南教育学院

  •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323国道
  • 电话:
  • 邮编:341100
  • 网站:
  • 附近站点:105国道路口1下
  • 公交路线:135路
点击查看“赣南教育学院”地图完整版
学校简介

简介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将赣南师范学院专科部(赣南教育学院)、宁都师范学校以及赣南文艺学校的教育资源整合,在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校园区中择址新建的学校,是一所面向全国培养专科学历层次的小学及学前教育师资的师范专科学校。

新校区位于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校园区,学校依山傍水,错落有致,高雅大气,整体建筑采用后现代欧式风格并融入了赣南客家方形围屋的元素,校园按照万人学生规模本科院校标准规划设计,占地1034亩,建筑面积22.6万平方米。图书馆、教学楼、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功能齐全的楼群坐落其中。馆藏纸质图书48万多册,电子图书12万册,电子阅览室2个(120座),订阅中外期刊399种。微格教室、微机室、学前教育实训室等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便利,校园网和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普遍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 3300余万元。

学校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校训,坚持“职业道德优良、文化知识广博、专业技能扎实、个人特长突出”的教师教育特色,强化学生说、写、弹、唱、画、操等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培养适应农村小学、幼儿园需要的合格师资,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该校学生在各种比赛中屡获佳绩。在2011年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获5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在全国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2010年、2011年,在全省专科组音、体、美职业技能比赛中,获团体一等奖4个,全能和单项一等奖8个。2012年,由该校毕业生主演、在校学生参演的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该校曾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第九届、第十届“文明单位”。2008年,被江西省教育厅授予“规范管理年先进单位”。2010年,被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评为教育系统“‘创新发展年’先进单位”等等。

办学定位

赣南师院师范专科部和宁都师范学校两校在校生合计9473人,升专后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办学发展规模应达到10000人以上。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专科以上学历小学教师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专科以上学历小学教师的培养要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在高师资源不足的地区,可以在优质的中等师范教育资源基础上,建立培养专科学历小学教师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我市确定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培养目标以小学、幼儿教师为主,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开设部分市场行情看好的技能型的非师范类专业,兼顾在职教师的培训和学历提高,努力办成一所高质量、有特色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在职教师职后培训、提高学历的基地。

正式改制

2013年2月26日,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赣南教育学院改制为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改制后校名为“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同时,撤销赣南教育学院建制。至此,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为赣州市唯一市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据悉,新设立的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由赣州市人民政府主管,属专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招生规模暂定为6000人,首批开设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学前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科学教育、音乐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9个专业。

合并源由

2007年12月26日市政府第十五次常务会议和2008年1月18日市委三届二十二次常委会议决定,整合赣南教育学院(赣南师院师范专科部)和宁都师范学校的教育资源,在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校园区内建设学院新区: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该建设项目的业主单位是赣南教育学院,主管单位是赣州市教育局,建设地点在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校园区、105国道以东、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以南,占地1000亩,学校建设初期规模为在校学生约10000人、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项目于2008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

现任领导

孔德然党委书记

曾少华 党委副书记

姜在东校长

凌发忠党委副书记

方飞 副校长

曾青 纪委书记

陈昱如副校长

李喜和副校长

温宁花副校长

陈和生副校长

李方柏工会主席

院系设置

普通专科

系、部名称

专 业 名 称

说 明

中文系

语文教育

师范类专业(面向全省招生)

数学系

数学教育

师范类专业(面向全省招生)

外语系

英语教育

师范类专业(面向全省招生)

计算机 及其应用系

计算机应用技术

(面向全省招生)

物理系

物理教育

师范类专业(面向全省招生)

音乐系

音乐教育

师范类专业(面向全省招生)

体育系

体育教育

师范类专业(面向全省招生)

美术系

美术教育

师范类专业(面向全省招生)

学前教育系

学前教育

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专科文凭(师范类专业)

艺术幼师

生化系

生物教育

师范类专业(面向全省招生)

科学教育

师范类专业(面向全省招生)

成人专科

学生入学参加全国成人高考。每年专科计划为400名,现有在校生900人,有汉语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学前教育 专专业,学习形式为脱产、业余、函授三种。

学校机构

管理机构

[ 管理机构 ]

党政办公室

组织宣传部

党风廉政网

教务处

科研处

学工处

团委

成教部

计财处

总务处

现代教育技术处

保卫处(武装部)

教学单位

德育教育部(公教部)

中文系

数学系

外语系

物理系

生化系

计算机系

学前教育系

音乐系

体育系

美术系

教辅及服务机构

[ 教辅及服务机构 ]

图书馆

工会

医务所

心灵港湾

筹建方面

筹建的必要性

筹建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赣州是江西的南大门,是江西省最大的设区市,辖18个县(市、区)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39380平方公里,占江西省总面积的23.6%;全市人口846万,占全省的五分之一。改革开放伊始,赣南成为全省最早的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经济建设走上了快车道。但是,赣州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整合两校资源筹建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所培养的毕业生面向老区、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山区,服务基础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为“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筹建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赣州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2007年,赣州市尚缺小学教师5000余人,尚有小学代课教师3331人,小学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相当突出。筹建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将有效解决小学、幼儿园新教师的培养和在职教师提升学历层次问题。

筹建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适应国家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政策的需要。地处赣州市的赣南师范学院面向全国招生,主要培养初中和高中教师,无法满足赣州市小学和幼儿师资培养的需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关于加强专科以上学历小学教师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精神,筹建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可进一步优化师范教育配置和布局结构,实现三级师范向两级师范过渡,提升办学层次和提高办学效益。

筹建的可行性

一方面,省政府对赣州市的申办工作一直十分重视,已将设立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列入江西省“十一五”学校布局规划报教育部。省教育厅领导多次到学校指导,督促赣州市加快申办工作步伐。

另一方面,盘活两校资产可基本解决建设资金。赣南师院师范专科部现有校园面积252亩,校园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是开发商住楼的好地方。经初步评估,如将土地规划为商住用地,土地价值约为1.52亿元(按60万元/亩估算),如将土地公开拍卖,预计可以拍到2亿元以上。宁都师范学校及其农场共有面积440亩,地理位置优越,改为商住用地价值约为1.32亿元(按30万元/亩估算)。若市政府允许将两校的盘活资金用于新校区建设,可基本解决建设资金。

两校教育资源整合后基本具备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办学条件。赣南师院师范专科部前身赣州师范学校以及宁都师范学校在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赣南师院师范专科部固定资产总价值7780万元(不含土地价值),这五年,已投入5000余万元用于基础建设和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的添置;赣南教育学院并入师范专科部后,两块牌子都在招收全日制大专生,2007年在校生已达5272人。宁都师范学校教学仪器设备价值600多万元,图书资料12万册,2007年在校生有4201人。两校现有专任教师313人,教授、副教授36人,高级讲师39 人,专任教师中获得硕士学位的43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18人,基本满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两所学校整合,优势互补,可基本满足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申办条件。

合并院校

原赣南教育学院简介

赣南教育学院是一所为社会培养、培训基础教育师资为主要职能的师范专科学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03年的江西省赣州师范学校。2000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赣州师范学校的基础上设立赣南师范学院师范专科部,并把赣南教育学院从兴国迁入,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体制,由赣州市人民政府领导管理,其办学经费由赣州市人民政府负责解决,教学业务和教学质量接受赣南师范学院的指导和监督,教学资源与赣南师范学院相互共享。

学校校园网、计算机和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已普遍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和管理工作。装备了先进的语言教室、微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演播厅、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心理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大学生计算机中心,专供学生使用私人电脑。图书馆现有藏书21万余册,各种中外期刊378种,并有标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有标准田径运动场、篮球场、体操馆等一系列体育设施。漂亮的艺术楼,单人琴房105人,配有钢琴40余架,还有专门的电子琴教室、音乐教室、练功房等设施。

原宁都师范学校简介

创建于1914年,原名江西省立第九中学,首任校长为前清进士邱璧先生。1925年易名为省立第十一中学,1936年更名为省立宁都乡村师范学校,1946年改名为省立宁都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江西省宁都师范学校。江西教育学院赣南分院是一所经江西省教育厅批准,在宁都师范学校基础上成立的具有大学专科招生资格的公办高等专科院校。分院以开设符合小学师资方向师范类专业为主,同时兼办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非师范专业。经批准招收高中起点的学生实行三年学制,招收初中起点的学生实行五年学制。分院与宁都师范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办学模式。位于赣南之东北宁都县城,坐落在翠微峰之南,梅江河之滨,校园占地面积400余亩,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教学楼、实验楼、艺术楼、科技楼、图书馆、学生公寓、综合楼、礼堂、膳厅等一应俱全。校园内碧草如茵,花团簇锦,绿树成荫,环境优美。

近几年来,学校加大投入,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硬件建设。学校校园网、计算机和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普遍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和管理中。有先进的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理化生实验室、标准的田径场、篮球场;有计算机360多台,单人琴房130个,钢琴30架,现有藏书15万余册,各种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近1000万元。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14人,专职教师130人,其中高级讲师36人,讲师63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36人,形成了一支年龄和专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分院现有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现代化教育技术、学前教育等师范类专业,在校学生达4000多人。

学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育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近百年来,学校形成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风与学风,以教学见长誉称于省内外。省、市各级政府多次授予:“办学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1989年至今连续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江西省文明单位”,十年的时间里学校获得国家、省、市级各种奖励100多项。

原赣南文艺学校简介

江西赣南文艺学校,又名赣南客家艺术学校,是全国唯—一所客家艺术学校,始建于1958年,先后开办有采茶、音乐、美术、编导、祁剧等多个专业。

1962年因“三年困难时期”精减机构停办,1977年恢复办学,定名为“江西省文艺学校赣南采茶班”,1985年经省文化厅批准,更名为“江西省文艺学校赣南分校”,1993年经省政府批准,江西省文艺学校赣南分校改为单独建制的文艺中专,正式定名为“赣南文艺学校”,县处级建制,招生和分配列入国家计划,隶属赣州市文化局主管。1999年,经赣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赣南客家艺术学校”,与赣南文艺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目的旨在弘扬客家民族文化,培养更多的客家艺术人才,并设立了“赣南客家艺术教育基金”。

学校现已开设有戏曲表演、声乐、舞蹈表演、器乐演奏、美术设计、商务礼仪、群众文化艺术、少儿舞蹈及器乐、幼儿教育、计算机应用、普通高考艺术特长班(音乐专业、美术专业)等 10 多个专业,学制分三年制和五年制。三年制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和高一、高二在校生,五年制主要招收小学应届毕业生。

学校环境优美,交通方便,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校园占地面积16亩,校舍建筑面积 13574平方米,其中多功能音乐厅1座,练功场10个,琴房20间,画室 5 间,钢琴 25 台,电钢琴25台,电子琴25台,电脑40台,满足了教学的需求。现有任教老师百余号人,其中国家二级演员3人,高级讲师8人,中级职称28人,教师中有受聘于北京舞蹈学院的民间舞蹈教授,形成了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质量的教学,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据统计,从1986年至2003年的17年中,学校师生参加全国(国际级)级音乐、舞蹈、美术大赛中,有8人(次)获一等奖,4人(次)获二等奖,9人(次)获三等奖,参加省级比赛中,有21人(次)获一等奖,16人(次)获二等奖,30人(次)获三等奖,如获 文化部第四届文华大奖、十一届梅花奖的龙红,获全国青少年书画优秀作品展一等奖,作品送日本参展被日本美术馆收藏的 国画《报晓》的作者刘丽,获硬笔书法国际青少年画展金奖的作者黄昌军,获第九届“步步高”杯青年歌手大赛银屏奖的陈宏、曾昭优,获第十届“哈药六”杯青年歌手大赛银屏奖的周欢,获全国“爱我中华”歌手大赛优秀奖的张红英, 获“黄金搭档”杯全国服装设计与模特大赛第十一名的杨菁, 均是我校毕业的优秀学生。自学校开办以来,共向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2800余人,每年的应届毕业生均有10-20人考入北京舞蹈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高等艺术学府继续深造。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