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二中全称为赣州市第二中学,学校自1969年创办以来,曾经开办过初中、高中以及职业高中和中专,现在是隶属于章贡区教育局主管的一所公办初级中学。赣州二中位于赣州市章贡区红旗大道东端路口,学校校园总面积17674M2,校舍建筑面积15050M2。现有教职工105人(其中,本科学历42人,大专学历55人,中学高级教师27人,中学一级教师59人,市、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6人),学生1687人,班级30个。学校管理机构设有办公室、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工会、团委、年级组和教研组。赣州市第二中学教学楼 学校注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教育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获得了很多荣誉。2005年度中心城区绿化先进单位园林化单位、中心城市园林化单位;2005年区中小学优秀刊物读刊用刊比赛组织奖;2005年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初中团体总分第二名、教工中学组第三名;2005年市中心城区市容环境整治工作先进集体;区校园文化精品评选活动中学组组织奖;2005年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奖先进集体;;章贡区教育系统2006年度新闻报道先进集体;赣州市第四届(2004-2005年度)文明单位;2005年度章贡区赣江片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先进达标单位;2005年区中学生乒乓球比赛团体总分第二名、区中学生女子排球比赛团体总分第四名、区中学生男子篮球比赛团体总分第二名、区中学生羽毛球比赛团体总分第三名。
1、办学方向和班子建设
学校有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制定了符合实际的教育
整体规划、三年发展规划和目标,并落实到每年的学校工作中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信任。坚持依法办学,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校长参加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人数4人,持证上岗率为100%。学校各项制度健全,可操作性强。学校注重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段进行管理,设立了赣州二中网站,实现了校园一网通,提高了工作效率。坚持以德治校,具有改革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学校班子团结协作,民主作风意识强,勤政廉洁,坚持集体讨论,民主决策,依法治校。各部门职责明确,工作主动,办事客观公正。有清晰的办学思路,重视观念更新和理论学习,坚持周四党员学习制度、周五政治学习制度和周五听课日制度。深入实际,带头开展教改科研工作,班子成员每人每周任课都在2节以上,每学期听课25节以上。上学期开始实行了中层干部竞聘上岗,胡磊同志通过竟聘任政教处副主任职务。实施校务公开,在对待教职工的职称晋升、工资晋升、评先评优、干部选拔等问题上,加大了透明度。重视办学成果的宣传,完成新闻报道任务,有多篇文章在《人民日报》、《赣南日报》等发表。
2、制度与措施
全面实行学校工作校长负责制度,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每周五行政干部分组检查,并把情况及时记录反馈,有问题及时处理,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严格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校长与各处室负责人、年级组长、班主任签订安全责任状,校内住家户与学校签订安全责任书和计划生育责任保证书,确保了全校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没有发生一起学校和师生安全事故。学校制定了《安全事故突发预案》,编发了《法制小报》、《消防小报》等宣传材料,对学生加强了安全教育。
学校建立健全了收费公示制,认真落实《章贡区中小学收费管理办法》,严格地按照“一费制”收费标准收费,设立了收费投诉箱,聘请了学生家长担任收费监督员,自觉接受社会和家长对学校收费情况的监督。没有乱收费行为。严格遵守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落实《章贡区中小学财务管理办法》,开支合理,帐目分明。及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
学校把保学控辍工作始终列入学校工作日程安排中。严禁体罚打骂学生,绝不允许出现因教师教育不当而导致学生厌学、逃学乃至辍学的现象发生。义务教育入学率中初中三年保留率为100.6%。初三巩固率为96%。做到学籍管理规范化,控制学额,转入、转出、休学、复读等手续齐全,学生档案齐全。
学校联系电话为0797-8125007-8223或0797-8121029、8112648。二、特色工作
(一)“一队二室三抓手”,促校园和谐。
1、“一队”即学校学生会干部督导检查队。
学校组成了由学生会干部组成的“督导检查队”,每一名队员都是经过选拔上来的优秀学生干部,由学校政教处和团委统一对学生“督查员”进行培训。做到每学期开学初强化培训一次,每个月总结培训一次,出了问题临时开会总结,纠正错误。这样就充分保证了学生会“督查员”的素质始终处在良好的状态。对“督查员”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首先是要让每一个“督查员”了解熟悉学校班级考核的相关制度,第二是要求“督查员”做到公平、公正,不徇私情,第三是要使自己成为表率,使自己的一举一动能成为其他的同学模范。学生“督查员”每天要检查各班的卫生情况、两操情况、中午上课前的午休情况,并及时评比、公示,记入各班档案。学校重大活动也要担任检查评比工作。
通过岗前培训、挂牌上岗、交叉检查、及时公示,既锻炼了学生,又教育了学生,更促进了学生自身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促进校园和谐。
2、“二室”即学校设立的心理咨询室和“赣江派出所赣州二中警务室”。
设置“心力加油站”心理咨询室,给“学困生”做心理帮扶。它的任务是,由专职的心理咨询老师对每一位“学困生”建立心理辅导档案袋,并对其进行心理导航。“心力加油站”有专职的心理咨询老师,对“学困生”做全天候的思想工作,并跟踪服务。心理咨询老师除了每周要按计划对“学困生”进行心理辅导外,还必须下班级与班主任老师和班上的“学困生”建立联系,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并及时将“学困生”在校表现的信息记录在案,以备研究对策。实际上,让“学困生”到“心力加油站”对其进行帮扶,就是要“学困生”放下思想包袱,少受干扰,在思想上能轻装上阵,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
不仅如此,本学期还针对“学困生”实行行政干部挂点负责制,定点帮扶。书记校长带领着学校中层干部,深入教学一线,每人定点帮扶2至3名学困生,配备了笔记本,对每一位“学困生”的每一次心理辅导进行详细的记录,并要求在每周的行政会上交流心理辅导工作的体会,探讨解决棘手问题的方法,以求共同提高。通过积极开展“学困生”心理帮扶活动,稳定了“学困生”的情绪,使得他们能安心在学校学习。
建立了“赣江派出所赣州二中警务室”,由学校与辖区派出所共同携手优化校园环境及整治周边环境。派出所定期派出警员来校给学生上法制教育课,找“希望生”谈话,使一些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认识到错误,提高了觉悟。同时,积极协助学校维护学校周边的社会治安,为学校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办学环境。
3、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三抓手”的德育效能,创设优美和悦的校园环境。
一抓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制观念。采用专题讲座、报告会、法制宣传小报等形式,深入进行法制教育,组织学生自我宣传、自我教育,强化法制、安全观念,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确保了零犯罪,没有违法乱纪现象。
二抓学生行为养成习惯。充分利用班会、思想政治课、校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抓学生综合素质。运用文艺演出、体育竞赛、书法美术展览、征文演讲比赛等形式,让每个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但却有着明确的德育导向性作用,使我校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得到了巩固。
(二)构建“三位一体”德育网络,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谐统一,营造大德育环境。
学校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作用,为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工作,构建起了完整的德育网络体系。
1、“社区辅导”形成德育合力。
(1)广泛联系社会,通过与社区合作,充分发挥社区在实践育人方面的优势,以形成德育教育合力,为学校德育工作服务。
学校非常有必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德育工作结合起来。于是赣州二中与章贡区马坡岭社区携手合作,建立了“赣州二中马坡岭社区德育工作辅导站”,在社区建立问题学生档案库,学校提供数据和素材及有关资料,由马坡岭社区给每一位问题学生建立一份档案,对其思想动态、行为表现进行跟踪记载,达到因势利导、对症下药的目的。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充分利用老区的优势条件和德育资源开展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把烈士陵园作为德育教育基地,通过祭扫,入团宣誓等活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青少年学生参加武警消防战士的消防演习,让青少年学生亲身体验武警消防战士的献身精神。
2、“电话家访”构建家校德育热线。
我校坚持通过开家长会、进行电话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册、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加强沟通,了解情况,对学生进行跟踪教育,使家长与学校工作紧密配合。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认真组织,积极准备,座谈会气氛和谐,效果明显。另外,我校开展了由学校发放电话卡给班主任老师进行的“电话家访”活动,开办了“赣州二中家长函授学校”。学校要求班主任老师把“电话家访”变成学生的“关怀电话”、“知心电话”、“学习电话”,通过电话让班主任老师随时与家长联系、沟通、交流,同时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利用“电话家访”来解决新形势下家访所遇到的新问题,使得“电话”真正地变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
学校把家长请进学校,向家长传送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家长用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教育子女。通过开展家长函授学校的活动,不但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而且是将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了。在2005年召开的全国德育年会上,陈孝清校长被评为全国德育先进工作者,我校共有16篇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论文分别获全国二等奖、三等奖,德育成绩硕果累累。
3、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学校成为教育师生的主阵地。
学校在教育经费很紧张的情况下,拨专款举办“希望杯”乒乓球对抗赛、“希望杯”篮球、排球对抗赛和班级文艺汇演,并邀请家长来校参观、鼓劲。比赛组委会在比赛前一个月就公布了比赛规程和要求,凡是获奖班级加考核分,获奖个人有奖励。这样就调动了全校各班赛前训练的积极性。在预决赛阶段努力做到校园每天有比赛、有新闻,每场比赛都有拉拉队。这样一来,不仅构建了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在课与余时间留住了学生,真正使学生告别网吧,乐在校园。
为丰富“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在“谷雨”举行“赛诗会”,利用这种文化活动载体,结合“八荣八耻”内容,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有着独到之处。为了帮助学生们开好这个赛诗会,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就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阅读有关书籍和查找相关资料,这样做是要让同学们多读书,多看书,多写作。其结果是,同学们在读书活动中感悟了中华传统美德的精神内涵,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读书和写作能力,其效果达到了“一箭双雕”。
一、概况
赣州二中全称为赣州市第二中学,学校自1969年创办以来,曾经开办过初中、高中以及职业高中和中专,现在是隶属于章贡区教育局主管的一所公办初级中学。赣州二中位于赣州市章贡区红旗大道东端路口,学校校园总面积17674M2,校舍建筑面积15050M2。现有教职工105人(其中,本科学历42人,大专学历55人,中学高级教师27人,中学一级教师59人,市、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6人),学生1687人,班级30个。学校管理机构设有办公室、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工会、团委、年级组和教研组。
赣州市第二中学教学楼 学校注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教育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获得了很多荣誉。2005年度中心城区绿化先进单位园林化单位、中心城市园林化单位;2005年区中小学优秀刊物读刊用刊比赛组织奖;2005年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初中团体总分第二名、教工中学组第三名;2005年市中心城区市容环境整治工作先进集体;区校园文化精品评选活动中学组组织奖;2005年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奖先进集体;;章贡区教育系统2006年度新闻报道先进集体;赣州市第四届(2004-2005年度)文明单位;2005年度章贡区赣江片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先进达标单位;2005年区中学生乒乓球比赛团体总分第二名、区中学生女子排球比赛团体总分第四名、区中学生男子篮球比赛团体总分第二名、区中学生羽毛球比赛团体总分第三名。
1、办学方向和班子建设
学校有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制定了符合实际的教育
整体规划、三年发展规划和目标,并落实到每年的学校工作中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信任。坚持依法办学,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校长参加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人数4人,持证上岗率为100%。学校各项制度健全,可操作性强。学校注重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段进行管理,设立了赣州二中网站,实现了校园一网通,提高了工作效率。坚持以德治校,具有改革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学校班子团结协作,民主作风意识强,勤政廉洁,坚持集体讨论,民主决策,依法治校。各部门职责明确,工作主动,办事客观公正。有清晰的办学思路,重视观念更新和理论学习,坚持周四党员学习制度、周五政治学习制度和周五听课日制度。深入实际,带头开展教改科研工作,班子成员每人每周任课都在2节以上,每学期听课25节以上。上学期开始实行了中层干部竞聘上岗,胡磊同志通过竟聘任政教处副主任职务。实施校务公开,在对待教职工的职称晋升、工资晋升、评先评优、干部选拔等问题上,加大了透明度。重视办学成果的宣传,完成新闻报道任务,有多篇文章在《人民日报》、《赣南日报》等发表。
2、制度与措施
全面实行学校工作校长负责制度,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每周五行政干部分组检查,并把情况及时记录反馈,有问题及时处理,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严格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校长与各处室负责人、年级组长、班主任签订安全责任状,校内住家户与学校签订安全责任书和计划生育责任保证书,确保了全校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没有发生一起学校和师生安全事故。学校制定了《安全事故突发预案》,编发了《法制小报》、《消防小报》等宣传材料,对学生加强了安全教育。
学校建立健全了收费公示制,认真落实《章贡区中小学收费管理办法》,严格地按照“一费制”收费标准收费,设立了收费投诉箱,聘请了学生家长担任收费监督员,自觉接受社会和家长对学校收费情况的监督。没有乱收费行为。严格遵守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落实《章贡区中小学财务管理办法》,开支合理,帐目分明。及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
学校把保学控辍工作始终列入学校工作日程安排中。严禁体罚打骂学生,绝不允许出现因教师教育不当而导致学生厌学、逃学乃至辍学的现象发生。义务教育入学率中初中三年保留率为100.6%。初三巩固率为96%。做到学籍管理规范化,控制学额,转入、转出、休学、复读等手续齐全,学生档案齐全。
学校联系电话为0797-8125007-8223或0797-8121029、8112648。二、特色工作
(一)“一队二室三抓手”,促校园和谐。
1、“一队”即学校学生会干部督导检查队。
学校组成了由学生会干部组成的“督导检查队”,每一名队员都是经过选拔上来的优秀学生干部,由学校政教处和团委统一对学生“督查员”进行培训。做到每学期开学初强化培训一次,每个月总结培训一次,出了问题临时开会总结,纠正错误。这样就充分保证了学生会“督查员”的素质始终处在良好的状态。对“督查员”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首先是要让每一个“督查员”了解熟悉学校班级考核的相关制度,第二是要求“督查员”做到公平、公正,不徇私情,第三是要使自己成为表率,使自己的一举一动能成为其他的同学模范。学生“督查员”每天要检查各班的卫生情况、两操情况、中午上课前的午休情况,并及时评比、公示,记入各班档案。学校重大活动也要担任检查评比工作。
通过岗前培训、挂牌上岗、交叉检查、及时公示,既锻炼了学生,又教育了学生,更促进了学生自身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促进校园和谐。
2、“二室”即学校设立的心理咨询室和“赣江派出所赣州二中警务室”。
设置“心力加油站”心理咨询室,给“学困生”做心理帮扶。它的任务是,由专职的心理咨询老师对每一位“学困生”建立心理辅导档案袋,并对其进行心理导航。“心力加油站”有专职的心理咨询老师,对“学困生”做全天候的思想工作,并跟踪服务。心理咨询老师除了每周要按计划对“学困生”进行心理辅导外,还必须下班级与班主任老师和班上的“学困生”建立联系,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并及时将“学困生”在校表现的信息记录在案,以备研究对策。实际上,让“学困生”到“心力加油站”对其进行帮扶,就是要“学困生”放下思想包袱,少受干扰,在思想上能轻装上阵,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
不仅如此,本学期还针对“学困生”实行行政干部挂点负责制,定点帮扶。书记校长带领着学校中层干部,深入教学一线,每人定点帮扶2至3名学困生,配备了笔记本,对每一位“学困生”的每一次心理辅导进行详细的记录,并要求在每周的行政会上交流心理辅导工作的体会,探讨解决棘手问题的方法,以求共同提高。通过积极开展“学困生”心理帮扶活动,稳定了“学困生”的情绪,使得他们能安心在学校学习。
建立了“赣江派出所赣州二中警务室”,由学校与辖区派出所共同携手优化校园环境及整治周边环境。派出所定期派出警员来校给学生上法制教育课,找“希望生”谈话,使一些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认识到错误,提高了觉悟。同时,积极协助学校维护学校周边的社会治安,为学校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办学环境。
3、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三抓手”的德育效能,创设优美和悦的校园环境。
一抓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制观念。采用专题讲座、报告会、法制宣传小报等形式,深入进行法制教育,组织学生自我宣传、自我教育,强化法制、安全观念,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确保了零犯罪,没有违法乱纪现象。
二抓学生行为养成习惯。充分利用班会、思想政治课、校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抓学生综合素质。运用文艺演出、体育竞赛、书法美术展览、征文演讲比赛等形式,让每个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但却有着明确的德育导向性作用,使我校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得到了巩固。
(二)构建“三位一体”德育网络,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谐统一,营造大德育环境。
学校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作用,为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工作,构建起了完整的德育网络体系。
1、“社区辅导”形成德育合力。
(1)广泛联系社会,通过与社区合作,充分发挥社区在实践育人方面的优势,以形成德育教育合力,为学校德育工作服务。
学校非常有必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德育工作结合起来。于是赣州二中与章贡区马坡岭社区携手合作,建立了“赣州二中马坡岭社区德育工作辅导站”,在社区建立问题学生档案库,学校提供数据和素材及有关资料,由马坡岭社区给每一位问题学生建立一份档案,对其思想动态、行为表现进行跟踪记载,达到因势利导、对症下药的目的。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充分利用老区的优势条件和德育资源开展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把烈士陵园作为德育教育基地,通过祭扫,入团宣誓等活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青少年学生参加武警消防战士的消防演习,让青少年学生亲身体验武警消防战士的献身精神。
2、“电话家访”构建家校德育热线。
我校坚持通过开家长会、进行电话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册、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加强沟通,了解情况,对学生进行跟踪教育,使家长与学校工作紧密配合。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认真组织,积极准备,座谈会气氛和谐,效果明显。另外,我校开展了由学校发放电话卡给班主任老师进行的“电话家访”活动,开办了“赣州二中家长函授学校”。学校要求班主任老师把“电话家访”变成学生的“关怀电话”、“知心电话”、“学习电话”,通过电话让班主任老师随时与家长联系、沟通、交流,同时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利用“电话家访”来解决新形势下家访所遇到的新问题,使得“电话”真正地变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
学校把家长请进学校,向家长传送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家长用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教育子女。通过开展家长函授学校的活动,不但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而且是将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了。在2005年召开的全国德育年会上,陈孝清校长被评为全国德育先进工作者,我校共有16篇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论文分别获全国二等奖、三等奖,德育成绩硕果累累。
3、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学校成为教育师生的主阵地。
学校在教育经费很紧张的情况下,拨专款举办“希望杯”乒乓球对抗赛、“希望杯”篮球、排球对抗赛和班级文艺汇演,并邀请家长来校参观、鼓劲。比赛组委会在比赛前一个月就公布了比赛规程和要求,凡是获奖班级加考核分,获奖个人有奖励。这样就调动了全校各班赛前训练的积极性。在预决赛阶段努力做到校园每天有比赛、有新闻,每场比赛都有拉拉队。这样一来,不仅构建了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在课与余时间留住了学生,真正使学生告别网吧,乐在校园。
为丰富“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在“谷雨”举行“赛诗会”,利用这种文化活动载体,结合“八荣八耻”内容,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有着独到之处。为了帮助学生们开好这个赛诗会,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就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阅读有关书籍和查找相关资料,这样做是要让同学们多读书,多看书,多写作。其结果是,同学们在读书活动中感悟了中华传统美德的精神内涵,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读书和写作能力,其效果达到了“一箭双雕”。